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读懂央行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

徐迩斯 青岛华君雷 2022-07-03

近日,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央行数字货币正在按原定计划有序推进。此前,43日,人民银行在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1月,央行称基本完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央行数字货币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开始试点工作,或将成为央行数字货币元年。

 

一:民间数字货币的艰难探索之路

 

1982年,大卫·乔姆(DavidChaum)最早提出把加密技术运用到现金上的想法,发表了一篇名为“盲签名”的开创性论文,这种盲签技术能够支持匿名交易,既保有了现金的匿名性优点,又将现金电子化从而解决了现金携带安全问题。1996年,道格拉斯·杰克逊创立了公司e-gold,e-gold通过1:1锚定黄金的价格并进行100%黄金储备,将金本位时代的交易模式电子化。用户可以将e-gold与法币兑换,也可以在不同客户间进行e-gold的直接划转,具备支付功能。

 

1998年,戴伟(WeiDai),提出了一个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构想——B-money,首次提出将分布式储存技术应用到数字货币中,明确了分布式记账的概念,即一个由多个具有记账功能的节点维护共同一个特定账本的分布式存储系统。2005年,尼克·萨博(NickSzabo)提出Bitgold设想,引入PoW共识机制,以新币奖励作为挖出区块的奖励机制,成功的解决了“账本一致性”和“货币生成”难题。此时,Bitgold已经非常接近比特币。

 

 

密码货币的兴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特币使用区块链技术成功解决了探索阶段数字货币的致命问题。随着比特币系统交易速度慢、成本高的缺陷逐渐暴露,基于比特币的技术架构进行改造、升级,各种比特币的替代品被开发出来,我们称之为山寨币(altcoin)。2011年,全球至少出现了不下100种山寨币,如莱特币(Litecoin)、狗狗币(Dogecoin)、达世币(DASH)、门罗币(Monero)、大零币(Zcash)等,其中莱特币凭借其场景优势脱颖而出。背负着山寨币的标签,莱特币在2016年迎来了一个拐点,作为比特币新技术的试验田,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4年7月,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Buterin)创立了以太坊,从设计上就是为了解决比特币扩展性不足问题。比特币功能单一,主打记账功能;以太坊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做到了可编程、运行小程序,加入了“智能合约”功能,但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首先,以太坊网络的吞吐量为每秒15-20次,所以,以太坊网络经常拥堵,转账常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网络确认;其次,以太坊可拓展性不足,不能支撑大量或更高级的程序运行。2017年6月,EOS发布了第一版白皮书,相对于以太坊,EOS主打高性能。

 

随着区块链进入2.0、3.0时代,新的问题迎面而来。新局面下,“稳定币”应运而生,它通过特定机制锚定其价值和价格从而实现价格稳定,充当众多私人数字货币之间的交易媒介。2014年,Tether公司借助比特币网络发行了一种在价格上锚定美元的代币——泰达币(USDT),USDT完全与美元挂钩,价格基本维持在1美元附近。USDT价格稳定且能够方便地与法币相互兑换,因此可以满足数字货币间安全、高效的交易需求,为投资者的入场和交易提供了便利。

 

2019年6月18日,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联合各行业领先机构发布了《Libra白皮书》。Libra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以一篮子银行存款(包括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法币)和短期政府债券为储备资产,为Libra稳定币增信,最大限度地降低币值波动风险,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这套基础设施由技术体系、价值体系、治理体系共同搭建而成。

 

二:各国央行的数字货币探索

 

 

随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的发展,各国官方对本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纷纷进行了研究或表态。各国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主要分为支持、抵制和谨慎支持的态度。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9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将近70%的央行都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包括美国、中国、瑞典等。2020年2月6日,美联储公开表示正在考虑一系列与数字支付和数字货币有关的问题,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可能性。

 

目前已有包括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在内的数个国家正式发行了本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同时有一些国家正在进行相关的技术储备和研究,如新加坡、瑞典等;但也有部分国家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如韩国、澳大利亚等。

 

 

三:中国央行即将试行的数字货币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1)初步研究阶段(2014-2016 年)

2014年,央行便提出构建数字货币的想法,并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关键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

 

2)稳步推进阶段(2017-2018 年)

2017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主要专注于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

3)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

自Libra白皮书发布后,央行对DCEP的研发速度加快,对其的公开发声也更为密集。截至2019年8月21日,该研究所共申请了74项设计数字货币的专利。该阶段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速度加快,已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和联调测试等工作。

 

据《财经》报道,由央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共同参与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该次试点项目采用赛马模式,在自愿的前提下,各家银行在深圳选择场景先行先试,竞争优选。

 

 

四:央行数字货币怎么用

 


与支付宝、微信相比,央行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


根据央行申请的数字货币相关专利,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电子支付的区别:


1)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不是简单的人民币的电子化,还是智能化货币,可加载智能合约,可定向流通,可追踪,是“超级货币”。它是由中央银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这些字段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货币金额(最小金额为1分,无上限)、编号、发行者标识、所有者标识、货币管理属性、货币安全属性、货币应用属性。


2)数字货币的发行借鉴了现有的纸币流通机制,遵循央行-商业银行”双层分发体系。即中央银行将数字货币发行至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数字货币存取等服务。双层运营的好处是既可以在现有体系下让数字货币逐渐替代纸币,又可以激励商业银行共同参与数字货币的流通,分散风险,服务创新。

当进行数字货币流通时,由央行确认权属变更。例如付款方数字货币钱包中有一个面额为10的数字货币,编号为001,如果扣款金额为7,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系统将编号001进行作废登记,则数字货币发行登记系统根据预设面额生产一个面额为7的数字货币,一个面额为3的数字货币,然后确定面额为7的数字货币的所有权为收款方,确定面额为3的数字货币的所有权为付款方。

 

普通民众怎么用数字货币?


按照目前网上流传的央行数字货币钱包APP截图,用户可以利用该APP实现查询、支付、存储与转移等基本功能。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的运营分为两种模式:账户行模式——与银行账户直接绑定;钱包服务商模式——由钱包服务商创建与运营。

 

1)账户行模式:数字货币钱包由商业银行创建,并储存于银行账户

 

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可依附于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中的I类账户,与银行账户一样是强实名认证,两者可以绑定,其中银行账户可使用银行基本户或者I类银行账户。用户绑定钱包的银行账户是基本账户或者I类账户,是实名全功能账户,每个银行用户只能开立一个该账户。同时钱包也是每一银行只能开立一个,该钱包与该账户绑定。

I类账户指的是通过传统银行柜面开立的、满足实名制所有严格要求的账户,并且是具有全功能的账户。 

实现路径为在银行账户中添加数字货币钱包ID,数字货币钱包也保存关联的银行账户ID。一个账户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钱包类似于用户数字货币“保管箱”,其管理应符合央行有关钱包设计标准,银行将根据与客户的约定权限管理保管箱(比如必须有客户和银行两把钥匙才能打开等等约定),保留数字货币作为加密货币的所有属性,将来利用这些属性可以灵活定制应用。

 

账户行数字货币钱包还可以不经过银行账户系统而直接访问,即离线状态下钱包也可以线下交易。

 

2)钱包服务商模式:数字货币不储存于银行账户,单独存放于第三方钱包APP

 

数字货币钱包可以不依赖账户系统,并与现有账户系统打通,是实际存放加密数字货币的载体。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不需要依赖银行账户即可实现。

 

具体流程为:数字货币钱包终端生成密钥对(可以理解为两个钥匙),将公钥发送钱包服务商,然后钱包服务商根据公钥信息生成钱包标识,发送给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随后数字货币发行机构会根据公钥和钱包标识生成数字证书,钱包服务商据此创建数字货币钱包。首次登录的用户还可以更新自己的信息获得更大的支付额度和其他权利。

 

数字货币与纸币之间的转换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将数字货币在纸币和银行存款之间转换。不考虑具体的技术细节,这一过程需要在银行网点申请完成,后续不排除ATM机上就可以进行相关操作。

 

数字货币线下碰一碰功能如何实现


根据央行现有的专利,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通过线下数字货币芯片实现离线支付。具体流程是支付方用户终端设备通过蓝牙、红外线、NFC等近距离无线连接的方式从受理终端(POS机)获取交易金额,并将交易信息发送POS机,POS机与商业银行建立网络连接后,将交易信息发送至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之后向央行发送变更属主的请求,完成离线支付。这一模式实现了“用户—POS机”链条的离线,而暂时无法实现“POS机—银行”链条的离线。

 

电子支付对离线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复支付的检查是滞后的,即只能在支付完成后实施。系统可设定离线支付的最大支付额度(如1000元),并采用事后追责机制,对不良记录将录入征信系统以作惩戒。


数字货币即将到来,您做好准备了吗?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说出您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